CDC「无病徵免检测」指引 33州份拒跟
美国出现首宗新冠肺炎二次感染个案,一名患者在今年4月和6月先后两次确诊,第二次感染时病情更严重,前后两次感染的病毒株亦不同;全球陆续出现重複感染病例,反映感染后的免疫力非百分百有效,可能影响疫苗效用。此外,美国政府早前修改指引,建议只检测有病徵人士,据悉有最少33个州份决定无视指引,坚持为无病徵人士检测。
美国首名二次感染患者是一名25岁男子,居住于内华达州,他今年3月底出现喉痛、咳嗽、头痛等病徵,4月18日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,病情在27日已好转,5月9日两次病毒检测都呈阴性。然而5月31日他再次出现先前的病徵,更发烧、晕眩,需住院及吸氧,6月5日时病毒检测再次呈阳性。
康复后免疫力多寡成疑
医院的血液检查结果显示,男子体内已有新冠病毒抗体,他并非免疫功能低下,也没有服用免疫抑制药物;内华达大学医学院及内华达州公共衞生实验室人员经研究后,确认患者两次感染的病毒株,基因并不一样,证实他属于二次感染。
继本港后,欧洲上周亦曾出现两宗二次感染个案,内华达州公共衞生实验室主任潘多利指出,医学界尚未知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会有多少免疫力、持续多久、抗体保护人体免受感染的效用有多高,若患者有机会短时间内再次感染,或对未来研发的新冠疫苗功效或群体免疫产生影响。加州斯克里普斯研究院的免疫及微生物学教授安德森亦指出,免疫力从来不是百分百有效,相关病例清楚说明,存在重複感染的可能性。
3州批CDC转軚不顾后果
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(CDC)上周修改检测指引,建议即使有人曾密切接触确诊者,只要没有病徵、就不一定需检测,引起专家批评做法危险。路透社收集各州份衞生部门文件后发现,最少33个州份「唱反调」,建议为无病徵人士检测,包括得州、俄克拉何马州和亚利桑那州等。纽约州州长科莫更联同新泽西州、康涅狄格州3名州长发表声明,批评CDC指引的「180度大转弯」不顾后果,长远更会损害CDC声誉。
衞生部发言人在声明中强调,政府并非不鼓励无病徵人士检测,批评官员「错误解读指引」;CDC主任雷德菲尔德上周三则解释指引背后目的,指「并非所有希望检测的人都真正需要检测」。
CDC修改指引被质疑是掩饰检测量不足问题,食品及药物管理局(FDA)上周则再为美国第4款快速检测工具批出紧急许可。获准使用的检测工具BinaxNOW由雅培生产,最快10分钟有结果,每个成本仅5美元(约39港元),体积亦只与一张信用卡相若。不过快速检测工具原理是检测病毒的蛋白,而非基因,CDC资料亦显示快速检测工具较易呈假阴性,或更影响防疫工作
|